置之死地而后生: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九个关键实务问题点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18日 阅读 :

 

 

供应链创新与新民营经济

中国经济正在成为初步发达经济体,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一个新趋向,中国企业也将面临更多的全球企业的低关税冲击,也有更多的企业需要实现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打通。

站在新技术拉动与新链条建设的角度,中国需要大量的新经济主体的创生,也需要大量的规模企业的供应链重组与模式转型,而相应的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塑造,也都应该围绕建设新一代民营经济的方向推进。

 

 

关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预算的目标是实现预算目标制与指标化,预算内容的数据化与在线化,预算实效的可评估化,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实现预算分配的合理化、预算目标约束、透明化与预算产出比可衡量化。

这件工作重要在于民营企业期待的规模减税只有在预算控制充分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也需要来自民营企业的各级两会代表与参政议政活动的民营经济人士充分重视这一议题,并关注预算制定方式与预算实效的结果。

 

 

破解中型民营企业发展的尴尬地位

中型民企数量上约占注册民营企业的12-15%左右,产值占民营企业总产值的30-35%左右,它们脱离了初创生存的窘迫状况,往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持续发展能力,有了一定的市场声誉,有了一定的市场信用能力与客户群体,有了基础的竞争能力,也对于更高水平的发展有了期待。

因此中型民企是初具规模的生产力、品牌力与发展力的板块,是成长性与未来经济更新的关键板块,但是它们不如大型企业博弈政策能力强,也不如小微企业得到的普惠政策那么清晰,是最应该得到政策关照与行业焦点的群体。

着力鼓励专业服务行业的发展

包括法务、财务、金融投资、人力资源、设计、数据、评估、传播、技术开发等专业服务领域的发展,有助于大大提升企业的规范化、专业化与效率化,这些领域既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关键领域,也可以极大地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减少公共服务负担,扩大专业服务就业量,加强专业教育的适用性水平。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突破

无论是现有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发展都面临着职业技能人才难于寻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们绝大部分的高校很难解决,因为课程设置模式、技能型师资与技能型训练机会短缺,因此建立校企一体化的训练机制,建立以行业组织、业内企业与专业训练机构主导的人才训练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服务化

研发设计机制与渠道机制的发展

提升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意化的能力,企业重视塑造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与渠道管理能力,政策上重视支持企业朝向这个方面的努力,极大提升企业人货物流全面把握的能力,实现制造服务化、研发服务化、物流与渠道服务化、价值链延伸化与创新化的能力。利用数据技术与服务化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后台资源与前台能力的匹配与突破能力。

凸出中国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中的民企角色

发挥民营企业在全球贸易、投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中的积极作用,在营造“走出去”小环境的产业园区建设中,重点发挥企业的主体化担当作用,党政部门与国有资本更多发挥后台与运筹的作用,以起到缓解在“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投资中的制度冲突与规则摩擦,提升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新的衔接水平。

 

 

 

权力距离与实现必要的利益关联管控机制

国有企事业单位、混合所有制企业与民营企业具有不同的权力距离,在政府采购、行政许可审核、市场准入审核与资源使用审核中,应设计更多的普惠规则、更合理的听证评审规则、实行根据利益关联程度(部门渊源、关键人物私人关联度与利益直接关联度)而实行关联限制规则,保障民营企业获得更为公平的资源安排与资源竞争地位。

民营企业期待的营商环境

除了具有共同性的营商环境要素以外,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对于营商环境的针对性需要更为明确,因为企业的科技含量、规模、行业分布与企业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差异,企业发展需要可以看成是需求面,营商环境可以看成是发展供应面,当供应面与需求面切合了,则一个区域对于民营经济的吸引力与成长推动力就更加明确。

当前更多的营商环境更关注大企业、热点创新企业、政务服务流程,总体来说有格式化与同质化的特点,很多领域还是周期性的收还是放的挣扎和循环,而对于中型企业、分类小型企业、前沿企业、具有趋势性但尚未形成热点的领域,补贴透明度与渗透度、科技成果分段成长与市场化支持模式等更加精细讲究的针对性措施等方面的突破有限。

 

 

友情链接

010-53896000
010-53896000
关闭

请您填写报名与合作信息